善用社会资源打造思政金课——行走的思政课走进华新水泥旧址
2024/03/26 郑利鹏 

本网消息 3月24日上午,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走进华新水泥旧址,这是我校思政公选课《晶彩中国》走进社会,打造思政金课的首次尝试。本次课的主题为《百年华新 青春不老》。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郑利鹏和张超凡主讲,邵泽方老师主持,曲长海、周慧等老师现场观摩指导。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课程伊始,主持人邵泽方老师从诞生于黄石的儿歌《小燕子》讲起,介绍了华新水泥厂100多年的光辉历史和重要地位。华新水泥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其历史既是一部活的中国水泥行业发展史,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完整历程的见证,见证了中国水泥工业从萌芽、发展到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现场教学中,来到粗细磨车间,郑利鹏老师从水泥的生产“两磨一烧”导入,回望了75年前“一穷二白”的中国和三千年炉火不熄的黄石,讲述了华新水泥之所以被毛主席誉为“远东第一”的由来;在“华新水泥与中国建筑”展厅,介绍了华新水泥凭借高品质产品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筑起座座丰碑的光辉业绩;在1号、2号、3号湿法回转窑前,讲述了华新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优夺牌”自主研发“华新窑”的创业经历。

在“华新水泥主要人物”展厅,张超凡博士围绕湖北水泥厂(华新水泥前身)的创办人程祖福和张之洞介绍了建厂的时代背景和艰难历程,讲述了华新水泥创始人王涛在烽火狼烟的岁月中保存中国水泥工业的火种和支援抗日的动人故事;带领学生参观沿路黑灰色的厂房、锈迹斑斑的生产设备、年代感的涂鸦墙及标语,仿佛回到了那段工业化建设的峥嵘岁月。

邵泽方老师总结了“百年老店”华新的“长青密码”,即在于传承和弘扬不朽的工业精神。现场教学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很喜欢这堂新颖别致的思政课,受益匪浅,“走进华新旧址,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工业历史气息,深切地受到了一场工业文化的熏陶,感受到了上个世纪的工业魅力,这种体验是我从书本上、课堂上无法寻觅的”。

本学期,《晶彩中国》课程组将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教学活动,以构建沉浸式分享、互动式研学、情景式体验“三位一体”学习体系。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用身边“小故事”激发学生“大能量”,使思政课走进学生心灵,深入学生头脑。(通讯员 郑利鹏  摄影 罗心怡 王曼)

关闭窗口